贺岁档喜剧之战:冯小刚为何败给《年会不能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冯小刚 喜剧 贺岁档喜剧之战:冯小刚为何败给《年会不能停!》

贺岁档喜剧之战:冯小刚为何败给《年会不能停!》

2024-06-29 16: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牌头,即“靠山”,一个有着15年生命力的老牌IP“非诚勿扰”,以及回归主演的葛优、舒淇,参演过该IP的范伟、孙红雷、姚晨,及近两年爆火的岳云鹏、虞书欣等加盟,囊尽老中青三代影星,阵容奢华,气势十足。

派头,即视觉,特创多巴胺配色,饱和度高,如一部童话,令观众耳目一新。

噱头,即情节。以热度极高的人工智能为情节核心,冯小刚将故事设定在2031年,古稀之年的秦奋(葛优 饰)在家苦等离开十年的妻子笑笑(舒淇 饰)。一日,他获赠一个与真人无二的AI版笑笑,又逢真人笑笑突然回家。真假妻子围绕秦奋,于嬉闹中继续探讨何谓真爱。

故事框架搭起来,阵势也有了,关键还要填补喜剧材料。《非诚勿扰3》的喜剧色彩还是冯小刚的老配方——依赖台词的机锋,达成戏谑、调侃、反讽的目的,以此瓦解严肃,让故事通俗人物有趣。

比如秦奋认为AI和人类对待感情的态度不同,“你(AI)是计算,我是算计”;比如秦奋对笑笑表达感情,思念就是“高山上盖庙还嫌低,面对面坐着,还想你”;比如用“包饺子”来解释自己十年“守身”并未“偷腥”等等。

葛优和舒淇,贫嘴又斗嘴,带着一针见血的巧劲和撩拨人心的寸劲,如相声,似小品,观众乐就乐在这种语言的狡黠和趣味。

反观《年会不能停!》,董润年借由一个钳工胡建林(大鹏 饰)在集团大规模裁员之际,被错调入总部并连升三级的荒诞故事,呈现出一部扎心的职场喜剧。

影片也有语言机锋,如刻意使用大量的职场黑话:对齐颗粒度、聚焦在垂直领域、打通底层逻辑、完成新的业态,实现闭环的矩阵等;还应用了很多废话文学,如“什么是后台数据管理?就是管理后台数据”“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关键的问题”等等。

但它和冯氏幽默有着显著区别:不是语言喜剧,而是结构喜剧。如董润年解释的,结构喜剧更依赖戏剧性的冲突和结构上的错位来创造喜剧效果,并不倚重表演和台词的设计。

《年会不能停!》的冲突指的是大厂裁员之际,却招了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钳工进来;错位指的是,让一个不懂职场的钳工执掌人事权利。这个情境,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却拥有王熙凤的权利,一个乡巴佬搅得整个公司人心惶惶。每个角色各行其是,便能照见各种可笑可怜之窘态。

当然,并不是说冯小刚的语言喜剧一无是处,只是这种喜剧有其时代背景。1990年代后半期到2000年代初期,社会思潮涌动,话语体系解放,语言的力量逐步显现。往往一句妙语,就能蹿红为全民口头禅。像流行歌歌词、春晚舞台上的小品台词、电视上的魔性广告语以及以王朔为代表的痞子文学等,都能证明那个时代欢迎“语言”。

冯小刚具有代表性的喜剧片,如《甲方乙方》《大腕》等作品正是在这股东风下燃烧起来。如今,他延续自己的喜剧惯性,为《非诚勿扰3》填塞了很多语言的机巧与幽默。听之,会心一笑,却也仅此而已。

因为当下是网络兴起的时代,金句频出“鸡汤”横行,刺激点、情绪点和幽默点可谓日新月异,观众很难再为几句妙语而买单。像《非诚勿扰3》中的“虽然你长得丑,但你想得美啊”这类台词再无生趣,幽默搞笑的语言在喜剧电影中只能锦上添花,再也不能成为“锦”本身。

1997年,喜剧片《甲方乙方》横空出世,开启了国产片的贺岁时代。之后几年,随着《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一声叹息》《大腕》等影片陆续上映,冯小刚成为国内最会赚钱的导演,更是带热了贺岁档,使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他的喜剧表达方式除了王朔式的语言,还有一个因素不能不提,即市民意识。

2007年,王朔,图据视觉中国

21世纪前后,城市化发展迅猛,城市人口数量激增。时代风潮、社会面貌、生活方式日新月异。人情百态,愈加丰饶;世相景观,更显繁杂。冯小刚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变化,恰好王朔等作家也提供了生活剧变之下的人物范本。

天时、地利、人和,冯小刚有了足够丰富的素材将那些更接近普通市民而非传统英雄的人物,以喜剧的方式搬上大银幕。这些市民百姓就像王朔笔下的顽主,玩世不恭、荒诞颓废、痞坏贫嘴,却又内里良善,绝非恶徒;他们充满欲望,或怂或勇,就是正儿八经的普通人,随处可见的凡夫俗子。

《甲方乙方》中,书店老板想过当将军的瘾,川菜厨子有一个英雄梦,爱情失败者想结束生活,大男子主义者总拿老婆出气,有钱人尝试体验苦日子,明星要做一回普通人,患病的夫妇想要个房子……七情六欲,众生百态,这些角色又何尝不是坐在银幕下的你我。

《甲方乙方》剧照

当时的冯式喜剧,总是在为市民代言。哪怕是略显悬浮的后期喜剧《私人订制》,聚焦的也是城市女青年、电影导演、司机师傅、清洁女工等。到《非诚勿扰》系列,关注的亦是市民的婚恋。可是为什么到了《非诚勿扰3》就不灵了?

电影本身固然有问题,大量采用前作素材,给人粗制滥造之感;角色本身住豪宅、有AI,情节悬浮严重不接地气;故事内核反复纠缠于秦奋在妻子出走后有没有越轨,没有向观众传递出足够情绪价值。更重要的是,冯小刚曾经最关注的“市民”,早已迭代更新,换成了当下数量庞大的网民。从市民到网民的进化,是时代的必然,喜剧方法也应当据此作出变化。

再来看董润年的演员结构,几乎汇聚了网络时代20来个不同流派的喜剧人:“屌丝男士”大鹏、“王大锤”白客、经典喜剧配角王迅、“吕子乔”孙艺洲、“脱口秀”童漠男、“漫才组合”肉食动物、“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王皓等等,这个阵容几乎荟萃了网络喜剧的所有代表性人物——他们几乎是最懂当下网民笑点的喜剧人。

当然,这一锅粥煮下去也很容易失控,非得有一个高明的厨师掌勺才行。董润年用结构喜剧而非语言喜剧的演绎方式,恰好避免了这种失控。否则,每个喜剧人都耍宝贫嘴以语言争锋,很容易破坏故事走向。

至于电影主线,更是与当下网民息息相关:每到周一,微博几乎都有“不想上班”的相关词条登上热搜;“996”在网络上讨论了一波又一波;“裁员”“加班”“互联网大厂职场生态”等频频引发热议;“恶性竞争”“办公室政治”“内卷躺平”等话题都能轻易撬动网络风波……

网民只是面具,背后有很大一部分群体正是“打工人”,职场已经成为时下生活的最大合集。董润年拍的不是单纯的职场喜剧,而是切实可感、无处不在的现实。

其实,市民也好,网民也罢,只是名称不同。究其根本,都是正在生活的百姓。早期的冯小刚和时下的董润年,他们的喜剧服务对象正是这些百姓。

从百姓的现实生活中挖出来的喜剧,才灼人灼心。今年的贺岁档已经证明这点。

陈佩斯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没有悲剧托底的喜剧,几乎就是闹剧。

像开心麻花的《夏洛特烦恼》,它有中年人的心酸和失落,有对中学时代的回顾和臆想,它承载了大多数人的经历,所以它口碑票房双赢;而像《李茶的姑妈》,它是非富即贵者的勾心斗角,没有讲出观众能够共情的故事,故而惨败。

以此观之,《非诚勿扰3》或许也败在悲剧因素淡薄。大概只有在结尾部分,葛优和舒淇以本人身份说话,坦言自己老了,虽然不舍得这个角色,但演不动爱情剧了,还能激发观众产生些许唏嘘之感。余则,整个故事就像二女争宠、“皇帝选妃”,离观众太远,离闹剧太近。

甚至可以说,若没有“非诚勿扰”前两部的怀旧滤镜和历经15年终于迎来一个闭环的完成感为电影赋魅,恐怕第三部的评价和票房还会再降。

2023年,冯小刚,图据视觉中国

而《年会不能停!》的悲剧因素,随处可见。主线剧情已经折射出诸多职场怪相,无一不令我们心有戚戚。

人物线索上,王迅饰演的庄正直就是典型的悲剧笔法。他拿了全部积蓄去贿赂总部获得的升迁机会,却被胡建林误打误撞夺走了,他到处奔忙,他狼狈不堪,他可恶可笑,又着实可悲可怜。

至于细节上的笔墨更多,像结尾部分的公司年会,胡建林等人以说唱舞台控诉黑暗,场面火爆,而镜头却突然调转到办公楼里一个正在加班的女孩上,她坐在电脑屏幕前,哭得不能自已。

董润年的意思再明白不过,这部电影就是拍给“这个女孩”看的。而这个女孩,正是在座的各位“打工人”。

李乃文饰幕后黑手,仅次于董事长的领导

董润年的喜剧足够用心,足够工整,足够好笑,也足够好哭。

《非诚勿扰3》输给《年会不能停!》,冯小刚输给董润年,仿佛是在给今年的贺岁档喜剧电影之战做出注解:现在的观众不再对悬浮于现实之外的情怀买单,他们更愿意看藏在剧情里正被演绎着的属于自己的那份滚烫生活。

文/李瑞峰 编辑 王力强 图据片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